問:對於日本佛教您有何感想?
|
答:我沒有長期住在日本,也沒有辦法很清楚地瞭解日本的佛教,說種種的評語,是不夠客觀的,也不夠公平的,我們不能這樣做,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心態的問題。
|
不過,我從側面上瞭解(包括通過日本的一些朋友;通過電視;我們也去過日本好幾趟,到過東京、橫濱……),日本的佛教比較專的,像高野山,或者是大學的學術性研究也相當的發達。
|
日本跟臺灣最大的不同點是,臺灣繼承了中國大陸傳統的佛教,所以,出家人嚴格的過出家人的生活。而日本我所看到的,大部分都是一些神社(社會上的一種信仰,類似臺灣的一種神教的信仰)。大家來拜佛,不是為了開佛的智慧,不是求解脫,不是求智慧,而是來求平安,或者求美好的婚姻,或者求考試順利(比如:我女兒要考大學了,來拜拜佛)。日本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民間的一種信仰,一種寄託的信仰,也就是人力所不能為,就求佛力。
|
我所看到的,日本大部分在教義、教理上,對佛教深入的認知度還是不夠。舉例子來講:日本修淨土宗的,認為「信」就可以往生,信阿彌陀佛發大願,臨命終乃至十念,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。他們的淨土宗,重一個「信」字。而在臺灣的淨土宗,這樣是不夠的,只有「信」那不行的,還要有「願」(要時時刻刻發願去極樂世界),還要有「行」(就是要去做)。「行」有兩個角度:第一,要一心念佛。第二,要行十善業(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嗔、不癡)。
|
所以,在日本所談到的,親鸞上人所留下來的,這些後來的信仰,念佛把它太簡化了,簡化到把一部淨土宗這麼大的經典,濃縮成一本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再濃縮成《四十八大願》裡面的第十八大願……這樣一直濃縮。可能因為日本人太忙碌了,把完整的淨土宗的思想,濃縮到一句佛號,認為這句佛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(認為我信仰他,我念他,就可以解決我的生死,或者到極樂世界去)。當然,他們有這樣的信念,我們尊重,但是,真正的淨土宗,需要三資糧,「信、願、行」三資糧。
|
而臺灣的佛教就比較具體。因為,漢傳的佛教直接翻譯成中文,所有的臺灣人都看得懂漢文。可是,漢傳的佛教傳到日本去以後,要翻譯成日文。日本的修行人有投入人為的因素,認為太繁瑣了,就把它簡化,年代久了以後,就消失了它真正的精神。日本後代的年輕人只懂得這一點皮毛,以為這就代表了整個佛教。臺灣不一樣,是全面性的理解,單單一個淨土宗,就有講到《淨土五經》,還有打佛七、行善、拜佛、念佛,有的要修般舟三昧……只要落實到真正的修行,跟日本的修行是完全不一樣的,要吃盡苦頭的,而且經教要通達。
|
佛教在臺灣之所以興盛:第一,保留了中國傳統兩千年的文化。第二,傳播的資訊很發達。第三,出家眾的學歷非常高,實修的也多,一講到經典,就講得非常的深。而在日本,除了幾個特殊的學術機構比較深入以外,普遍性來講,大部分停留在民間的信仰,求財、求婚姻、求考試等等。這就是我看到的,日本和臺灣的佛教有相當大的差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