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對於日本的在家眾您有何看法?
|
答:日本的在家眾,因為有大環境的問題,在時間和空間上跟臺灣的信徒不一樣。他們沒有這種氛圍,沒有這種深度,也沒有這種習性(就是把佛法當作自己的生命來寄託,來供養)。日本沒有這種風氣,這是最嚴重的問題,除了幾個高層次的學術機構在研究以外,他們沒有那種環境。從日本的雜誌,或者從日本寄來的資料上看,都是講因果,勸人行善,念念南無阿彌陀佛,其它再深入的東西沒有。
|
所以,對於日本的信徒來講,我們一定要瞭解:解如目,行如足。對於佛教的教義深度不夠,要實踐就沒有辦法。就像你念小學,才有小學的能力;你念初中,才有初中的能力;你念大學,才有大學的能力;你念博士,才有博士的能力。問題是,整個日本沒有這樣的氛圍和氣氛,要造就深入的人才或者是居士,這比較困難。
|
臺灣不一樣,臺灣有這樣的氛圍,有這樣的氣氛。在各位大師的帶領之下,有強大的信仰,有堅定的理念,有深入的瞭解。所以,它散發出來的,是非常自然的一種興盛,並不是勉強來做的。就像一棵樹,往下如果有紮根,往上就自然會結果;就像一朵花,如果陽光足夠,肥料足夠,雜草把它除掉,那麼,這朵花很自然的就會盛開。因為有那個環境,有那個種子,很自然的就會百花盛開,臺灣就是這樣的比喻。
|
可是,我到日本去的時候,很少看到出家人。我到本願寺,或者到其它寺廟去,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民間的信仰,對於佛法上的認知度還是少。後來,我就問一個嫁到日本去的徒弟,她告訴我說,日本的居士大部分都是形式上的,有時會做一些善事;日本所有的雜誌都講一些因果;再來,就是念念佛。對於深度來講,她來臺灣親近師父以後,認為沒有辦法相提並論。她的老公是日本人,她將師父的開示透過翻譯給他聽以後,他說他在日本幾十年,沒有聽過那麼好的佛法,這個在日本聽不到。所以,從這個角度來推論,日本的居士對教義、教理是很缺乏的,深度不夠,廣度也不夠。
|
至於說,我對日本的居士有什麼期盼?我現在講話,沒有辦法直接影響到日本的居士,而且,日本也很少有法師在講經說法(在日本講經說法的,大部分是中國大陸去的法師,或者是臺灣去的法師),日本的法師大部分在忙於處理一些事情,講經有簡簡單單的開示幾句。我今天講話沒有辦法直接影響到日本的居士(我畢竟是臺灣人嘛),要怎麼樣直接去影響呢?除非日本重視佛教這個區塊,請師父去日本演講,去最高的學府演講,然後電視轉播。要不然,怎麼有大的影響力呢?
|
所以,我們今天在這裡講的,只是作學術的研討,這篇文章出去,也是微不足道的力量,沒辦法整體性的改變日本在家居士的心態,或者是氣氛,沒有這個能力的,因為沒有這個大環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