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知識份子走進佛法,走近善知識有什麼幫助嗎?
|
答:幫助可大了。你現在要瞭解:知識(knowledge)的東西,它是生滅的東西,就是活在一種能所對立的觀念裡(後天學習的東西叫做語言、文字、觀念)。一個擁有知識的人,他沒有辦法斷煩惱。我們把知識當作是真實的東西,而世界上還有一種超越知識的東西,叫做智慧(wisdom),叫做聰明、智慧。
|
我們學習了很多的語言、文字,來教書,沒有錯。請問:你煩惱過嗎?有沒有發脾氣過?有沒有氣到晚上睡不著?夫妻有吵架過嗎?……所以說,知識的東西不能解決生命的迷茫和無明。
|
如果你現在有因緣,有這樣當老師的基本盤,來進入佛的領域,速度會非常的快。因為,你的理解力會很強,同時,你在教育的本身,會有種種實際的經驗,來接觸佛法,就更不得了。
|
世間人都是活在觀念裡面,而在觀念裡面它就是對立的。擁有知識的人——比如說:你念到博士,他也念到博士,他的人生哲學跟你的人生哲學不一樣,那你是要尊重他呢?還是要改變你自己?現在問題就出來了:如果我尊重他,我就不能實現我的理想和諾言(因為他的理念跟我不一樣)。老師也是一樣,校長也是一樣。任何一個教育界、政治界都是對立的東西。
|
現在,用佛法的角度和觀念就是——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自己。我要改變你,不如改變我自己。
|
我們之所以煩惱,會活得這麼的無明、這麼的執著,問題出在哪裡?問題出在:沒有降服自我,而一直想改變對方。這個就是生命迷茫、痛苦的癥結點。
|
我們把知識的領域,當作是真實性的東西,不曉得那叫做概念,那叫做工具。工具跟真理不一樣。知識的領域,可以從我們身上,瞭解、透視我們的生命觀,也更開放我們宇宙觀的視野,沒有錯。但是,這個統統叫做觀念,統統叫做知識。這些觀念跟知識,並沒有辦法斷除我們內在的貪、嗔、癡,或者是懷疑,或者是無明,或者是脾氣……都沒有辦法。從小老師沒有教育這些,最多只能教你——比如說:儒家的思想(禮、義、廉、恥、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)。
|
你要瞭解:我們的內在裡面,教育包了一層強大的無明。我們無始劫來,內在存在一種習氣和無明,被後天的教育所包圍:念小學包了一層;念初中包了一層;念高中包了一層;念大學包了一層……
|
我們因為要生存,所以,必須要教育。而這個教育,問題出在哪裡?問題出在:我們所有的教育,不是釜底抽薪的教育,它叫做表層的教育,就是後天學習的教育。不是從內心裡面的改革,縱然你內心裡面改革,但是改革得不夠完全。只是說——教你做人的道理;教你拿捏的進、退尺度;教你不要去得罪別人;教大家以和為貴;和諧社會等等。但是,這跟佛教講的思想差距太遙遠。佛教講的:一切法無我,沒有我,連動一個私心都不行——那就是釜底抽薪的處理問題。
|
我們儒家孔老夫子的思想,說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對生不瞭解,對死你怎麼有辦法瞭解?因此,我們不瞭解生跟死,不瞭解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問題,就沒辦法解決生命最終的目的跟問題。我們只能說,活著過著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——人間的道德觀念,拿捏的尺度(比如:這個人比較有修養,那個人比較沒有修養,或者是比較不文明……),只能過這樣的生活。而佛教的思想是完全不一樣的,佛教處理問題,是徹底的處理。
|
今天,生命的迷茫,問題出在哪裡?出在——沒有智慧,沒有開悟,沒有見性。所以,人讀了再多的書,他不曉得人生的核心價值是什麼?如果我問你說:生從哪裡來?知道嗎?不知道;死了以後要往哪裡去?知道嗎?不知道。那中間這個過程,活著有情緒的高低潮,why?問題出在哪裡?這個就是今天的佛法要解決的——生命最終的目的跟問題。
|
要不然,人家為什麼要走出家的路線?我們也是高學歷的,讀過非常多的書。但是,我們發現:這個不能解決生命最終的迷茫,沒辦法的。 |